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四组:关注实习适应,助力学子平稳迈入职场

发布者:商务信息学院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25日 23:10 [来源]:商务信息学院 [浏览次数]:

在三组踏遍山路为学子规划未来的同时,商务信息学院第四家访小组将目光投向了学生成长的另一个关键节点——实习适应期。8月8日,杨杰、陈珂奕、王海倩三位老师组成的工作组,专程前往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走进一名正在当地政府部门实习的2023级学生家庭,为学子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保驾护航。

职场初体验:优秀背后的隐形压力

“这孩子在校时特别优秀,我们本来特别放心她去实习,可最近总说压力大,晚上也睡不着觉。”一见到家访组的老师,学生家长便迫不及待地倾诉起心中的担忧。

老师们了解到,该生在校期间堪称“榜样学子”:不仅学业成绩名列前茅,还曾担任学生干部,凭借出色的能力赢得师生好评。此次实习的岗位与专业匹配度极高,本是积累实践经验的绝佳机会,但身份的骤然转变却让她陷入了焦虑。“工作对数据精度要求特别高,稍微出点错就要重新核对,每天的任务量也很大,总担心自己做不好。”学生泛红着眼眶说道,持续的压力不仅影响了她的工作状态,更打乱了日常生活节奏,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这份“优秀者的焦虑”,既让学生备受困扰,也成了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

三方会诊:破解适应难题的协同方案

面对学生的焦虑与家长的担忧,家访组立刻展开“三方会诊”,与学生、家长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深入交流。老师们首先肯定了学生在校的优秀表现与实习中的认真态度:“你能快速适应实习岗位的基本要求,已经非常出色了,出现压力是角色转变期的正常现象。”

随后,大家共同分析焦虑情绪产生的根源:一方面是对“完美工作”的过度追求,导致自我施压;另一方面是缺乏职场压力疏导的方法,使得负面情绪不断累积。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给出了针对性建议:指导学生建立“阶段性目标”,避免因追求极致而陷入内耗;传授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如睡前冥想、任务拆解等;同时建议家长多给予鼓励性沟通,减少过度关切带来的额外压力。

更重要的是,此次家访让工作组意识到,学生实习适应问题绝非“个人难题”,而是需要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未来学院将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对接,建立“实习导师+辅导员+家长”的三方沟通机制,实时掌握学生动态,构建全方位的协同支持体系。

辅导员家访心声:育人是“全周期”的陪伴

“这次家访彻底改变了我对‘育人’的认知边界。”陈珂奕老师在总结中说道。此前,她的工作重心多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优评奖等校园事务上,从未意识到“实习适应”这一环节藏着如此关键的成长需求。

“直到看到实习学生因焦虑而泛红的眼眶,听到家长说‘孩子晚上睡不着觉,我们急得整夜难眠’,我才发现自己的工作存在明显盲区。”陈珂奕老师坦言,家长把家访组当成解决问题的“主心骨”,毫无保留地倾诉担忧,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她既感受到责任的重大,也促使自己深刻反思。

通过这次实地沟通,她不仅学会了从“协同育人”的角度制定帮扶方案,更清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场‘全周期’的陪伴。从校园课堂到职场赛场,只要学生还在成长,我们的守护就不能有丝毫缺位。” 这一感悟,也为学院优化育人服务提供了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