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二组深耕精准帮扶之后,商务信息学院暑期家访的脚步没有停息。8月17日至19日,由杨瑞霞、布鹏、李斌三位老师组成的第三家访小组,奔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及大理州剑川县,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为两名困境学子送去关怀,共绘成长蓝图。
山路尽头的接应,见证坚韧底色
“车子再往前开不了了,前面全是坑洼的土路。”在前往大姚县某学生家的途中,导航的提示让家访组停下了脚步。经过40分钟的崎岖山路行驶,车辆已无法继续前进,正当老师们一筹莫展时,远处一辆农用三轮车缓缓驶来——正是家访组要走访的学生。
在学生的接应下,老师们终于抵达了这个简陋的家。通过交流得知,该生幼年便失去母亲,由身患疾病的奶奶独自抚养长大。家庭收入仅靠奶奶饲养少量牲畜、种植几亩作物维持,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生活的磨难并未磨灭他的斗志,在校期间,他性格乐观开朗,凡事都懂事能干,主动为家庭分忧,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一份责任。
新房旁的担忧,共寻发展方向
结束大姚县的走访,家访组马不停蹄赶往大理州剑川县,走进了另一名学生的家中。此时,学生家正在修建新房,忙碌的身影背后,是家庭沉重的经济压力。老师们了解到,该生父亲因残疾导致劳动力受限,家庭收入全靠母亲和哥哥外出打零工支撑。
令人欣慰的是,该生在校表现踏实上进,大一期间顺利完成各项学业任务,还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斩获院级奖项。假期里,他主动兼职补贴家用,更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希望通过专升本提升自我。但这份规划却让家长满心顾虑:“孩子想出去实习,可我们总担心他在外的安全,实在放不下心。”
精准施策,送上定制化支持
面对两个家庭的不同困境与需求,家访组精准施策,送上定制化支持。针对大姚县学生的家庭困难,老师们详细讲解了助学金申请流程,仔细记录下家庭实际情况,承诺将协助链接更多帮扶资源,为其学业扫清障碍。
对于剑川县学生的升学与实习规划,老师们则化身“职业规划导师”,耐心解读学院学徒制培养模式、合作企业的发展概况,深入分析省内外实习的优劣势。“只要夯实专业基础,积累实践经验,在外实习同样能收获成长,学校也会全程跟进保障安全。”杨瑞霞老师的话,一点点打消了家长的担忧,也让学生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辅导员家访心声:脚下沾有泥土,心中装着学生
“最后几公里的三轮车颠簸,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课堂’。”布鹏老师谈及此次家访,感慨万千。当看到学生稳稳地驾驶农用三轮车在山路上穿梭,当奶奶拉着老师们的手反复说着“孩子能上大学全靠你们”,他深刻感受到,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书本知识的传递。
“以前在学校给家长打电话讲政策,总觉得沟通浮于表面,彼此之间隔着一层屏障。”布鹏老师坦言,直到这次面对面坐着,认真倾听家长对孩子的担忧与期盼,才学会了用更通俗的语言、更共情的态度传递学校的关怀。
“辅导员的工作没有捷径,唯有脚下沾有泥土,心中装着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家校之间的‘连心桥’,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盼。”这既是三组老师的共同感悟,更是他们未来工作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