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探寻记录之美,传承非遗温度——商务信息学院“三下乡”出征纪实(三)

发布者:商务信息学院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13日 23:40 [来源]:商务信息学院 [浏览次数]:

盛夏蝉鸣声声,青春步履不停。7月11日至12日,商务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深入红河州蒙自市东村,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寻根”之旅。这一次,由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学生组成的联合服务队,怀揣对乡土文化的敬意与传播的使命,用镜头捕捉乡土温情,以巧手传承非遗技艺,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鲜活的青春力量。

活动中,广告专业的学生化身“温情记录者”,将专业所长倾注于“为村民定格幸福瞬间”的行动中。他们精准运用三分构图、逆光补人像等技巧,将老人眼角藏着岁月故事的慈祥面容、孩童嬉闹时纯粹的笑容,一一留存。拍摄完成后,团队成员利用数字技术现场修图、打印及塑封相片,将这份“看得见”的温暖实时送到村民手中。一位爷爷动容道:“太谢谢了,一开始以为要收费不敢来,没想到你们大学生免费给我们拍这么好看的照片!”

学生们借专业技能,让村民重新发现自身与家乡的独特魅力。24级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1班的锁思羽对此感悟颇深:“当我看到乡民拿到照片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内心满是成就感。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专业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更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忱,用所学创造更多温暖。”

拍摄及打印的间隙,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同学化身“非遗引路人”,带领乡民体验传统技艺:将备好的艾草轻裹入素布,放上木棍,再以棉线细细缠绕固定,一个个带着草木清香的艾草锤便得以成型。过程中,他们记录下村民们艾草入囊的轻柔、棉线缠绕的专注,为手艺留存影像档案,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24级数字媒体技术5班的罗天福说:“参与艾草锤制作,和老人交流,我懂了非遗传承的温度。看他们熟练缠绕棉线,听着锤子轻响,我用镜头记录,想让这门手艺被更多人看见。传承非遗,是守护岁月里的珍贵技艺,超有意义!”

镜头定格乡土温情,巧手传承艾草馨香,专业的深度融合让文化记录与非遗传承更加生动有效。实践团队员用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的能力,探寻着乡土文化中动人的记录之美,传递着非遗技艺中蕴藏的温暖,为乡村振兴筑牢深厚的文化根基,让古老的智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此次实践,学生们以专业为笔,书写乡村服务故事。团队将继续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让更多人看见乡土之美与非遗魅力。